昆蘭的文士在抄寫文本的時候遵循某些習慣或規則,我們稱為Qumran Scribal Prictice。因此,專家們把從一些抄本內觀察到的某些共同特點簡稱為QSP的特徵。
由於在昆蘭找到的希伯來/亞蘭文本有兩百多份,他們是在不同時期、不同地點抄寫的,所以不能說他們都有統一的抄寫規矩,但是有一組文獻的寫法可以說是反映出QSP的特點。這組文獻既有經文也有非經文,其特徵包括拼寫方式、字的形態變化、及文士特征。所謂文士特征包括了神的名的寫法、文士作的一些記號、用一橫杠劃去一個字母或詞、末尾字母不用末尾字形、以及非末尾字形出現在字尾等等。
這組文獻還有一個重要特點,就是為了適應語境,把某些不規範的字句稍作修改。下面的例子取自昆蘭1號洞找到的以賽亞書卷,有人把它和馬索拉文本對照,發現以下的差異,我把希伯來文直譯成中文:
表中的紅字都是與前後文似乎配合得不太好的人稱詞尾,昆蘭古卷作了詞格上的適當調整。可見,昆蘭社區的文士在抄寫時還是相當自由的:自由地做一些他們認為必要的訂正。(注:LXX代表希臘文的七十士譯本;Targum是亞蘭口語譯本;Vulgate是拉丁譯本。)
不過,似乎並非所有的昆蘭文士都嚴格地、一致地按照同樣規則抄寫。專家們在比較鑒別之後發現,不同的文士抄寫同一段經文,寫法是不同的。比如上述昆蘭1號洞的以賽亞書整全抄本,經鑒定知道抄寫時間是大約主前125年。而前半部份1-33章是一位文士抄寫的,沒有QSP的特徵,34-66章卻顯然是另一文士抄寫的,因為帶有QSP特徵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